 经过炎热的夏日,金秋9月徐徐来临。在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看望和采访了现年89岁高龄的革命老人李力安。
1920年7月,李力安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的一个贫苦店员家庭。1934年考入五台县河边村川至中学。因这所学校有我党的秘密组织,李力安入校后,很快受到进步师生的影响。李力安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聪明好学,尤其喜爱进步的书籍。在李哲夫(中共党员、党支部书记,是比李力安高一年级的同学)的介绍下,年仅15岁的李力安于1935年10月在川至中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山西形势紧张,刚考入太原中学(高中)的李力安,还没等到开学,就被迫辍学回家。在村里,他同几个进步青年一起,经常到小学校里宣传抗日。晚上到本村赵承绶(时任晋绥军骑兵第一军军长)家里听收音机,把收听到的抗日消息整理成宣传稿,每天在村子里贴,向群众宣传。同时也担负起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9月底,日军侵入山西雁门关,进逼忻口。李力安和地下党员赵鹏飞等组织起几个青年,到当时全家早已跑光的赵承绶家里取出了所存的130余支步枪和一些弹药。接着便动员群众,成立了村自卫队,保卫家乡。 1937年10月,聂荣臻率八路军115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李力安、赵鹏飞在党的指示下,把枪送交给赵尔陆领导的八路军游击司令部。他们随即参加了五台县第四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李力安不知疲劳地进行着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减租减息、建立农村支部、建立和改造基层政权、开展游击战等工作,配合北岳反"扫荡"。那时他们常常白天破坏敌人交通线,晚上则住在野外窑洞里或露宿,组织群众坚壁清野,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下基层调研 抗战胜利后,李力安任中共冀晋二地委组织部长。1947年7月9日,李力安代表二地委到西柏坡参加了中共中央工委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会后,李力安调冀晋四地委工作,兼任井陉县县委书记。 1947年夏,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原解放区不断扩大。中央决定从老区选调干部南下到新解放区开辟工作。1948年3月,李力安奉命回二分区选调200名干部到新区工作。他们途经4省35个县,走了大约2800华里路,经受颇多艰险。 1948年9月,李力安被任命为两郧地委副书记。当时两郧地区大部分县都没有完全解放,土匪、"还乡团"活动非常猖狂,经常入村袭扰、抢劫。李力安和地、县委领导一起,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他们组织指导新区建立基层政权,清匪反霸,扩大军队,培训新干部,恢复生产,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巩固新区,克服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忍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爬山越岭,夜以继日,忍饥挨冻,风餐露宿,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大家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帮助群众生产劳作,与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 1949年5月,由陕南部队改编成的第19军溯汉江而上,第二次解放安康。党组织决定让李力安留下任安康地委副书记、军分区第一副政委。他在安康的3年中,足迹踏遍了全区各县的山山水水,积极参加新解放区的各项工作。  李力安和王谦(左) 新中国成立后,李力安在中央机关工作了12年,先后在中央人事部、中央财贸部、中央组织部任职。1960年11月,他调任组织部调配处处长。 当时正值河南发生"信阳事件"。他受中央派遣,带工作组到河南南阳地区调查当地灾情问题。工作组到达之后,一面听取地、县委的汇报,一面深入公社、大队、小队,同基层干部同吃同住,到农民家中深入了解情况。他们向上级先后写了十几份调查报告,如实反映南阳的情况,并多次到郑州向中组部部长安子文等领导做汇报。他们认为南阳问题的症结,除去自然灾害外,主要是高指标、共产风和瞎指挥。中央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及时采取了正确措施。  看望薄一波同志并汇报工作 1964年9月,刚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李力安又调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到任后,李力安先后分管农村工作、党群工作。不久,"文革"开始了,李力安开始被批斗,翌年4月被造反派揪回中组部,审查、斗争了5年,直到1972年2月结束审查后才回到黑龙江。 1972年7月李力安恢复工作,先后任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主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第二书记)。"批林批孔"中他又受到冲击,其余时间,他分管"知青"工作,跑了不少知青点,做了不少艰苦细致的工作,交了不少知青朋友。  李力安来山西视察 197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改组,杨易辰任第一书记,李力安任省委书记。李力安旗帜鲜明地提出"文革"前的中共黑龙江省委不是黑的,是红的。他还曾亲笔写信给中央领导,提出对大庆精神和工业学大庆运动中的问题要区别对待等有关意见和建议,引起中央的重视,并批示有关部门做了正确处理。 1981年10月,李力安担任黑龙江省委第二书记兼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他同市委领导一起,同心协力,从抓全面整顿入手推动工作,使全市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工农业生产等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转变。
|